肺癌手術醫師

精準切除,重拾健康
吳青陽醫師,肺癌手術權威

EVERYTHING
START WITH
BREATH
肺癌手術
肺癌手術二三事
       
  • 肺臟腫瘤是否惡性腫瘤需先接受腫瘤組織切片,並經病理科醫師針對所獲取的腫瘤組織進行完整化驗,才能確認
  • 肺臟惡性腫瘤是否能夠開刀切除,端視術前腫瘤影像所評估的腫瘤臨床分期
  • 肺臟惡性腫瘤進行根除性切除手術後,是否追加全身性治療,端視腫瘤檢體化驗的病理分期
  • 以電腦斷層進行影像追蹤為主,檢查頻率視腫瘤病理分期而定

什麼情況需要接受肺癌手術?

要回答這個問題前,需要先了解肺臟病灶到底有哪幾種,哪些肺臟病灶需要進行進一步組織確診及後續肺癌手術計畫,以下是相關說明:

ADVANTAGE

吳青陽肺癌手術優勢

  • 精準切除腫瘤,保留健康肺組織

    吳醫師強調精準切除腫瘤,避免損傷健康肺組織,最大限度保留患者肺功能

  • 胸腔手術後加護病房獨立隔間
  • 術前評估確保手術可行性

    術前影像評估腫瘤無擴散,檢查心肺功能,確保能承受手術

  • 術前影像重組與手術模擬

    術前影像重組與模擬可評估手術選項,制定最佳計劃,提升手術精確性

  • 高解析內視鏡與單一胸腔切口

    高解析度螢光內視鏡和電腦斷層導引精確定位,單一胸腔切口技術可減少創傷

  • 減少術後疼痛及住院時間

    單一切口微創手術可減少術後疼痛,促進肺部復原,縮短住院時間

  • 卓越的學術研究與榮譽

    在肺癌研究上屢獲殊榮,包括台灣胸腔學會與AATS Graham Award等大獎

胸腔外科醫師

DR. CHING-YANG WU MD

吳青陽胸腔手術專科醫師

肺部手術複雜且困難度高,有著不同術式的治療方式,手術成果十分講究胸腔外科醫師的經驗與技術。

肺癌/肺臟腫瘤單孔胸腔鏡手術|肺癌/肺臟腫瘤單孔機器人手術|縱膈腔腫瘤單孔胸腔鏡手術|植入式注射座置放手術|肺臟毛玻璃病灶追蹤及後續處置

吳青陽醫師的豐富經歷

20

  • 林口長庚醫院胸腔外科主治醫師
  • 長庚大學外科副教授
  • 長庚醫院外科副教授
  • 台灣胸腔暨心臟血管外科學會 專科指導醫師
  • 台灣胸腔外科學會 專科指導醫師

肺癌手術流程

  • 標記腫瘤位置
    1

    標記腫瘤位置

    在匯入電腦斷層影像後,在影像上標記肺臟腫瘤位置

  • 模擬切除計畫
    2

    模擬切除計畫

    確認腫瘤所在肺段位置與肺段的血管,及支氣管的走向

  • 確認腫瘤容積
    3

    確認腫瘤容積

    腫瘤切除所需要的結紮與斷離血管確認、評估腫瘤切除容積大小

  • 導引腫瘤定位
    4

    導引腫瘤定位

    利用電腦斷層導引,以細針經皮穿刺在腫瘤所在之處,進行螢光染劑的腫瘤定位

  • 手術切除
    5

    手術切除

    依術前個案模擬以及電腦斷層導引定位協助進行精準手術切除

肺癌手術流程圖片解說

點擊後即可放大圖片。

胸腔外科網路掛號

桃園長庚胸腔外科

  • 院所地址:桃園市龜山區頂湖路123號
  • 預約專線:03-3196200
  • 門診時間:每週四 8:30-12:00
  • 立即掛號:桃園長庚胸腔外科

林口長庚胸腔外科

  • 院所地址:桃園市龜山區復興街5號
  • 預約專線:03-3281200
  • 門診時間:每週五 13:00-17:00
  • 立即掛號:林口長庚胸腔外科

肺癌手術
研究與獲獎

AWARDS
智慧深耕獎

台灣血管外科學會2015智慧深耕獎

智慧深耕獎
美國胸腔外科學會

美國胸腔外科學會AATSGraham Award肯定

針對不同分期,不同腫瘤微觀表現進行術後復發風險研究,可以針對不同復發風險病患擬定個人化的術後影像追蹤頻率...

美國胸腔外科學會
年度最佳論文

台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2020年度最佳論文

藉由血液腫瘤細胞術前術後的變化趨勢,提早篩選出具高復發風險的病患,並且更精準地給予需要的病患追加治療。

年度最佳論文
胸腔外科理事長論文獎

台灣胸腔及心臟血管外科學會2021理事長論文獎

藉由巨觀分析腫瘤在電腦斷層上的大小,及腫瘤在電腦斷層上顯示的病灶緻密度以及腫瘤微觀表現,可以構建出腫瘤惡性度的預測模型

胸腔外科理事長論文獎
 
心血管專科常見問題

肺癌切除手術Q&A

不同的肺癌症狀需進行不同的肺癌手術,以下將為您解答常見的肺癌手術問題:

肺癌手術術式分類有哪些?

‧依切口大小分類:微創手術/開胸手術
‧依手術操作方式分類:胸腔鏡手術/機器人手術
‧依手術切除範圍分類:楔狀切除/肺段切除/肺葉切除/全肺切除

肺癌開刀住院幾天?

肺癌開刀住院總時長約5到8天,分為術前準備時間及術後恢復時間,分別各需3-5天及2-3天。

有肺癌手術後遺症嗎?

以下為胸腔手術後遺症,多數可由保守藥物緩解:
‧胸管漏氣/胸壁皮下氣腫/頸部皮下氣腫/聲音改變
‧乳糜胸
‧肺塌陷
‧胸壁傷口疼痛,感覺異常
‧咳嗽

肺癌手術費用健保有給付嗎?

肺癌手術費用詳細細節須向醫師詢問,大致分為兩個部分:
‧住院(健保房)以及肺癌切除手術費:有健保給付
‧手術所需的特別設備及自費耗材費用:沒有健保給付

罹患肺癌卻不能開刀的原因為何?

罹患肺癌卻不能開刀的原因有兩種:
腫瘤擴散到胸腔重要結構、對側縱膈或鎖骨上淋巴結,或已遠端轉移(臨床分期3B或4期),無法手術完全切除。
‧雖腫瘤可切除,但病患的心肺功能無法承受手術造成的肺臟功能損失,不適合手術治療。

肺癌能接受手術切除嗎?

肺癌是否能接受手術切除需視腫瘤的輕重度,可透過相關影像進行判斷:腫瘤狀態、淋巴結侵犯及有無遠端轉移,在巨觀可見的綜合發現評定腫瘤臨床分期。

一般而言,經臨床分期判定小於肺癌三A期的病患(腫瘤侷限在同側胸腔及縱膈腔,並且沒有侵犯到胸腔內重要解剖結構)是有機會在心肺功能許可的情況下,藉由肺癌手術將腫瘤組織完全切除

我需要接受肺癌的術後追加治療嗎?

術後是否需要追加治療取決於病理分期:
‧若為第一A1期,僅需規律回診檢查
‧若為第一A2或A3期,可選擇回診追蹤或接受追加治療 第二期或以上病患,通常需接受化療4-6個療程並規律檢查。若病理報告顯示有復發風險,如腺癌組成異常或淋巴管侵犯,可考慮追加化療。

肺癌臨床分期與病理分期有什麼差別?

肺癌臨床分期與病理分期的差別:
臨床分期
‧依賴電腦斷層、正子攝影、核磁共振進行初步評估。
‧主要評估腫瘤大小、淋巴結侵犯、遠端轉移情況。
‧分期的依據是巨觀影像表現,適合未經手術的病患
‧影像檢查有其局限,無法完全排除微小病灶
病理分期
需經手術切除腫瘤,並依據病理科顯微檢查進行微觀評估。
‧確認腫瘤微觀表現及侵犯狀況後,決定是否追加全身治療。
更精準地評估腫瘤嚴重度,影響後續治療計劃。

肺癌手術成功率高嗎?

肺癌手術風險取決於病患有無嚴重內科共病症,心肺功能好壞等因素,會有相對應的內科專科醫師及麻醉科會做好術前準備,以提升肺癌手術成功率。
在完整的術前評估下,絕大多數腫瘤可完整切除下來。術中發現有腫瘤轉移,導致必須改變治療計畫的風險小於1%,且病患也不會在術後出現呼吸很喘的症狀。
手術術式若需進行肺臟血管夾紮及斷離,出現血管損傷的風險約為1%,一旦發生,有可能需要開胸進行血管修補。

NEW POST

媒體報導

自由健康網自由健康網

嘉大攜手林口長庚 突破大細胞肺癌治療困境

林口長庚醫院胸腔外科醫師吳青峰、吳青陽團隊,攜手投入大細胞肺癌治療研究,經2年多實驗成果,顯著發現1種花青素Cyanidin 3-O-glucoside可有效抑制大細胞肺癌腫瘤增長...

2021年4月8日
嘉大攜手林口長庚 突破大細胞肺癌治療困境
嘉大攜手林口長庚 突破大細胞肺癌治療困境
醫學論文與寫作工作坊醫學論文與寫作工作坊

吳青陽醫師獲 ASCVTS 2016 的 AATS Graham Award

吳青陽醫師在大會規定的 12 分鐘內(10 分鐘論文研究報告 + 2 分鐘 Q&A),在 Originality、Future Application、Contents、Logicality、Presentation 等 5 項評比項目表現優異,獲得 AATS Graham Award...

2016年4月14日
吳青陽醫師獲 ASCVTS 2016 的 AATS Graham Award
吳青陽醫師獲 ASCVTS 2016 的 AATS Graham Award
醫學論文與寫作工作坊醫學論文與寫作工作坊

吳青陽醫師團隊,比較三種 CT 引導技術應用於肺部病灶定位之研究,獲 European Journal of Radiology 刊登!

吳青陽醫師團隊展開研究,收集 2019 年 9 月至 2021 年 8 月期間,共 418 位肺部病變的患者,並對電腦斷層掃描(CT)引導的肺部病灶定位技術:金屬線定位、染料紋身定位...

2024年4月8日
吳青陽醫師團隊,比較三種 CT 引導技術應用於肺部病灶定位之研究,獲 European Journal of Radiology 刊登!
吳青陽醫師團隊,比較三種 CT 引導技術應用於肺部病灶定位之研究,獲 European Journal of Radiology 刊登!
醫學論文與寫作工作坊醫學論文與寫作工作坊

吳青陽醫師團隊,關於腫瘤護理人員透過 3D 模擬訓練以提升使用植入式靜脈導管意願之研究,獲 Seminars in Oncology Nursing 刊登!

植入式靜脈導管無法直接被護理人員肉眼辨識,只能透過手動觸摸來識別。這種缺乏可視性的狀況,可能導致臨床流程操作不當。為了減少這些操作風險,吳青陽醫師團隊設計了一個互動視覺訓練課程和 3D 模擬器供參與者使用,並給予問卷評估課程的效果...

2023年8月31日
吳青陽醫師團隊,關於腫瘤護理人員透過 3D 模擬訓練以提升使用植入式靜脈導管意願之研究,獲 Seminars in Oncology Nursing 刊登!
吳青陽醫師團隊,關於腫瘤護理人員透過 3D 模擬訓練以提升使用植入式靜脈導管意願之研究,獲 Seminars in Oncology Nursing 刊登!
臨床研究與發表工作坊臨床研究與發表工作坊

吳青陽醫師植入式注射座研究文章,獲 medicine 刊登!

吳醫師根據文獻、自己的臨床經驗,制訂了一個「標準流程 (standard algorithm)」來評估「最佳進入血管 (best entry vessel)」,並長時間根據這方法來協助患者...

2021年10月27日
吳青陽醫師植入式注射座研究文章,獲 medicine 刊登!
吳青陽醫師植入式注射座研究文章,獲 medicine 刊登!
臨床研究與發表工作坊臨床研究與發表工作坊

吳青陽醫師之肺癌研究文章,獲 medicine 刊登!

在吳青陽醫師的經驗中,還是有不少的患者復發非小細胞肺癌。於是,吳醫師與其團隊,回顧 2005 到 2011 年共 356 位第一期肺癌患者,其五年復發率為 41.1%,收集其特性...

2021年8月27日
吳青陽醫師之肺癌研究文章,獲 medicine 刊登!
吳青陽醫師之肺癌研究文章,獲 medicine 刊登!
臨床研究與發表工作坊臨床研究與發表工作坊

吳青陽醫師團隊,關於小於兩公分的肺腺癌預後研究,獲 Journal of the Formosan Medical Association 刊登!

吳致瑩與吳青陽醫師團隊,預計使用回溯性研究,看看是否有獨特的預後因子,在臨床上有應用價值。研究回溯了台中榮總與長庚醫院 2007 到 2015 的病例,診斷為 2 公分以下的肺腺癌...

2020年9月14日
吳青陽醫師團隊,關於小於兩公分的肺腺癌預後研究,獲 Journal of the Formosan Medical Association 刊登!
吳青陽醫師團隊,關於小於兩公分的肺腺癌預後研究,獲 Journal of the Formosan Medical Association 刊登!
臨床研究與發表工作坊臨床研究與發表工作坊

吳青陽醫師團隊,以手術後血液中的循環腫瘤細胞,預測肺癌復發之研究,獲 Diagnostics 刊登!

吳青陽醫師團隊,經常作肺癌手術,於是他們思考到,如果能利用 CTC 的變化(而非絕對數目),去預測患者手術後會不會復發,或許能對患者...

2020年3月23日
吳青陽醫師團隊,以手術後血液中的循環腫瘤細胞,預測肺癌復發之研究,獲 Diagnostics 刊登!
吳青陽醫師團隊,以手術後血液中的循環腫瘤細胞,預測肺癌復發之研究,獲 Diagnostics 刊登!
臨床研究與發表工作坊臨床研究與發表工作坊

吳青陽醫師關於中央靜脈導管之尖端置放位置的研究,獲 medicine 刊登!

吳醫師研究 346 個案例後發現,有 221 例 (63.9%) 為 nonmigration group、有 67 例 (19.4%) 為 peripheral movement group、有 58 例 (16.8%) 為 central movement group...

2019年11月4日
吳青陽醫師關於中央靜脈導管之尖端置放位置的研究,獲 medicine 刊登!
吳青陽醫師關於中央靜脈導管之尖端置放位置的研究,獲 medicine 刊登!
臨床研究與發表工作坊臨床研究與發表工作坊

吳青陽醫師研發新型「植入式人工注射座」之論文,獲 Journal of Biomedical Materials Research Part B: Applied Biomaterials 刊登!

吳青陽醫師對植入式人工注射座 (intravenous port) 有深入的系列研究與豐富的臨床經驗,除了探討相關合併症、提出改善策略,在本篇論文中吳醫師進一步研發新的注射座設計,希望從源頭解決...

2017年5月17日
吳青陽醫師研發新型「植入式人工注射座」之論文,獲 Journal of Biomedical Materials Research Part B: Applied Biomaterials 刊登!
吳青陽醫師研發新型「植入式人工注射座」之論文,獲 Journal of Biomedical Materials Research Part B: Applied Biomaterials 刊登!
吳青陽醫師的豐富經歷
  • 2011 台灣胸腔暨心臟血管外科醫學會 新秀論文獎
  • 2012 台灣胸腔暨心臟血管外科醫學會 理事長論文獎
  • 2014 台灣血管外科學會 智慧深耕獎
  • 2015 台灣血管外科學會 智慧深耕獎
  • 2016 亞洲胸心外年會 AATS Graham Award
  • 2020 台灣胸腔暨重症醫學會 年度最佳論文
  • 2021 台灣胸腔暨心臟血管外科醫學會 理事長論文獎
  • 2023 全球植入式注射座置放共識會議

肺癌手術醫師即刻諮詢處理肺癌問題

立即諮詢
Health Education Videos

衛教影片

YoutubeYoutube

什麼是植入式注射座?

植入式注射座的分類方式可以從導管材質,功能上可否承受高壓注射,注射座材質進行初步區分。從導管材質來看主要是可區分為矽膠...

2024年3月15日
什麼是植入式注射座?
什麼是植入式注射座?
YoutubeYoutube

為什麼要裝植入式注射座?

需要接受植入式注射座的原因簡介...

2024年3月15日
為什麼要裝植入式注射座?
為什麼要裝植入式注射座?
YoutubeYoutube

抗高壓的植入式注射座是什麼?

抗高壓的植入式注射座簡介以及臨床效益說明...

2024年3月15日
抗高壓的植入式注射座是什麼?
抗高壓的植入式注射座是什麼?
YoutubeYoutube

醫護人員如何經由可承受高壓的植入式注射座打藥(顯影劑)

使用可承受高壓的植入式注射座的辨識以及穿刺程序說明...

2024年3月15日
醫護人員如何經由可承受高壓的植入式注射座打藥(顯影劑)
醫護人員如何經由可承受高壓的植入式注射座打藥(顯影劑)
YoutubeYoutube

植入式注射座的術後相關注意事項簡介

植入式注射座置放之後,基本日常生活所進行的活動都不受限制(吃飯,穿衣,睡覺,作家事,抱小孩等)。所需注意的動作與注射座的置放位置...

2024年3月15日
植入式注射座的術後相關注意事項簡介
植入式注射座的術後相關注意事項簡介
YoutubeYoutube

植入式注射座置放手術實際狀況

植入式靜脈注射座(即俗稱的人工血管)在臨床治療上主要作為一個可靠的靜脈注射通路。打個比方就是在病患身上置放一個隱型插座,用於腫瘤治療的注射針具就像插頭...

2024年3月15日
植入式注射座置放手術實際狀況
植入式注射座置放手術實際狀況
NEW POST

醫療新知

2025 年 3 月 18 日

肺癌症狀「咳嗽」要注意!第1-4期肺癌癥狀、治療方式懶人包

肺癌初期症狀不明顯,臨床表現缺乏特異性,讓許多患者在早期完全無自覺,導致錯過黃金治療時機。尤其腫瘤尚未侵犯其他器官時,肺部換氣功能未受影響,容易被誤診為一般感冒或支氣管炎而忽視。本篇文章將為您詳解肺癌從第1期到第4期的典型症狀變化與治療方式,幫助您更早識別可能徵兆,爭取寶貴治療機會。肺癌症狀多變,且不具臨床特異性...
2025 年 3 月 4 日

肺癌篩檢10分鐘搞定?定期肺癌檢查早發現早治療

癌篩檢是預防與控制肺癌的重要一步,肺癌長年高居癌症死亡率首位,因早期幾乎無症狀,常在晚期才被確診,錯失治療時機。為提高早期發現率,政府推動肺癌早期偵測計畫與公費肺癌篩檢,針對高風險族群提供低劑量肺部電腦斷層等肺癌檢查方式。本文將帶你認識肺癌篩檢方式與肺癌檢測流程,掌握有哪些肺部檢查可用於早期發現肺癌,提高治療成功...
2025 年 2 月 18 日

7個肺癌症狀女性不可輕忽!4女性肺癌高危險族群定期篩檢是關鍵

肺癌症狀女性經常容易輕忽,因為肺癌的臨床症狀多變,且缺乏特異性,僅憑症狀難以聯想到罹患肺臟惡性腫瘤(肺癌)。一般來說,分期相對早期的肺癌患者多數沒有明顯臨床症狀,主要是因為早期肺癌僅侷限於單一肺葉或單一肺段,尚未侵犯其他部位,腫瘤大小相對於肺臟總體容積較小,並不影響肺部的整體換氣功能。然而,當病情進展至較嚴重階...
2025 年 2 月 4 日

肺部病灶的分類與治療:胸腔外科的關鍵角色

在原發病灶位於肺部的腫瘤病患中,肺部病灶的處理建議需根據病患的整體狀況來決定,包括其心肺功能、肺部病灶的數量及分布範圍,特別是在發現新病灶時,更需綜合評估以制定最佳治療方案。首先需針對整體腫瘤狀況進行組織確診,及腫瘤認影響範圍的評估,並依據治療指引建議,需要針對疑似肺部病灶先進行組織確診。...
2025 年 1 月 21 日

肺癌轉移深入解析:骨轉移存活期、擴散速度與專家治療肺癌建議

肺癌轉移的型態在可接受根除性切除的早期肺癌病患,以及診斷之初就是第三B期或第四期的型態並不相同,因此相對應的處理方式,以及後續預後狀況也不相同。肺癌轉移(復發)對於肺癌病患生存影響非常顯著,其預後取決於多種因素,如肺癌的類型、復發的部位和程度、之前使用的治療方法,以及患者的整體健康狀況。一旦出現肺癌復發...
2024 年 11 月 26 日

肺癌治療指引與方法解析:手術及全身治療全攻略

隨著腫瘤治療的進步,肺癌治療指引已不斷完善,有越來越多病患在追蹤的過程中發現肺部病灶。在不同的臨床情境下,這些肺臟病灶的處理方式會有不同的考量與建議。在原發病灶不是肺臟的腫瘤病患(如乳癌,大腸癌,肝癌等)的臨床情境下,肺臟病灶的處理取決於原發病灶是否處於穩定狀態(即原發腫瘤位置是否穩定,無局部復發同時也沒有除肺臟...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