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篩檢10分鐘搞定?定期肺癌檢查早發現早治療
肺癌篩檢是預防與控制肺癌的重要一步,肺癌長年高居癌症死亡率首位,因早期幾乎無症狀,常在晚期才被確診,錯失治療時機。為提高早期發現率,政府推動肺癌早期偵測計畫與公費肺癌篩檢,針對高風險族群提供低劑量肺部電腦斷層等肺癌檢查方式。
本文將帶你認識肺癌篩檢方式與肺癌檢測流程,掌握有哪些肺部檢查可用於早期發現肺癌,提高治療成功率。
肺癌檢查方式主要可分為下列三大類:
肺癌篩檢的目的是在無症狀的情況下提早發現肺癌,讓患者有更多治療選擇並提高生存率。以下是肺癌檢查的常見步驟,醫師會根據患者的風險因子與身體狀況安排對應項目:
醫師會詢問病史、年齡與吸菸情況,判斷是否屬於高風險族群。例如:年齡介於50至80歲、有30包年吸菸史、目前吸菸或戒菸未滿15年者。這些個體被認為是進行肺癌篩檢的主要對象。
對於符合條件的高風險族群,會安排每年一次的低劑量CT掃描。這種掃描能偵測到胸部X光容易漏掉的小型結節,是目前公認最有效的早期肺癌篩檢工具。
若LDCT掃描發現異常,醫師會安排後續追蹤,包括進一步影像檢查或活檢等,確認是否為惡性腫瘤。
在特定情況下,醫師可能會安排腫瘤生物標記的肺癌血液檢查,如CEA、CYFRA 21-1、NSE等,用來監測疾病進展或治療反應。但這些項目並非常規篩檢工具,其靈敏度與特異性有限,需搭配影像檢查一起評估。
若已診斷為肺癌,醫師可能進一步安排基因突變檢測(如EGFR、KRAS、ALK等),作為選擇靶向治療或免疫治療的依據。這些檢測並非篩檢用途,而是用於治療策略的規劃。
肺癌是全球癌症相關死亡的主要原因,而大多數肺癌病例往往在晚期才被診斷,使治癒機會大幅降低。
為了提高早期發現率,衛福部推動使用低劑量肺部電腦斷層(Low dose computed tomography, LDCT)作為肺癌偵測工具,針對高風險族群提供公費篩檢。
篩檢方式 | 低劑量電腦斷層掃描(LDCT) | 傳統胸部X光 |
偵測肺部小結節 | 可偵測較小結節 | 容易漏診小病灶 |
早期發現率 | 高 | 低 |
降低死亡率 | 可降低20%肺癌死亡率(NLST 研究) | 無顯著降低 |
★公費肺癌篩檢醫院有哪些?
根據國民健康署規定,須符合以下條件才能申請LDCT公費篩檢:
- 年齡介於50至74歲之間
- 吸菸史達30包-年(每日1包 × 30年/每日2包 × 15年等)
- 且為目前吸菸者,或已戒菸未滿15年
相關承辦肺癌篩檢的醫院名單與聯絡資訊可參考國民健康署官網
吳青陽胸腔外科醫師現職於林口長庚醫院與桃園長庚醫院,兩院皆為指定公費肺癌篩檢醫院之一,符合條件者可至院內肺癌篩檢門診洽詢。
肺癌的基因突變比例會根據不同的肺癌類型(非小細胞肺癌NSCLC,或小細胞肺癌SCLC)以及其他因素,如患者的吸煙歷史和地理位置等,有所不同。
在地理和種族差異上,基因突變的比例在不同地區有所不同。例如,EGFR突變在亞洲患者中更為常見,而KRAS突變則在西方國家中較為常見,尤其是在吸煙者中。以下是常見肺癌基因突變的大致百分比:
非小細胞肺癌佔所有肺癌病例的約85-90%,非小細胞肺癌中常見的基因突變包括:
小細胞肺癌佔所有肺癌的約10-15%,SCLC中的基因突變較少被明確定義,但常見的基因突變包括:
肺癌中某些特定基因突變的存在,會直接影響治療方式的選擇。透過基因檢測,醫師能更清楚腫瘤的特性,進而選擇最合適的治療方式,提升治療效果。例如:
- 有表皮生長因子受體突變(EGFR)的患者,可使用酪氨酸激酶抑制劑(TKIs),這類標靶藥物能針對腫瘤突變處發揮作用,效果更明確。
- 有間變性淋巴瘤激酶重排(ALK)的患者,可使用ALK抑制劑,針對特定基因異常進行治療。
- 即便是難治的KRAS突變,也有新興療法逐步發展中,提供更多治療選項。
這些基因檢測結果,不僅幫助醫師「量身訂做」治療策略,也讓病患能避免無效療法帶來的副作用與時間浪費。在癌症治療中,把握黃金治療時機非常關鍵,而基因檢測正是精準治療的第一步。
有,可以到承辦國民健康署肺癌篩檢醫院 的網站查詢,免費肺癌篩檢條件如下:
癌症基因檢測的檢驗流程約需兩個星期,實際時間會因檢體處理、檢測項目與醫療院所不同而略有差異,建議與主治醫師確認檢測進度與報告回覆時間。
肺癌篩檢NSE指數高不一定表示罹患癌症,因為NSE也可能因脂肪肝、肺炎等良性疾病上升。需搭配影像檢查,才能進一步確認診斷。
生物標記受限於靈敏度與特異性不足,目前尚未能單獨作為肺癌篩檢工具。其測試仍多處於實驗階段,缺乏標準化,容易出現偽陽性或偽陰性。因此目前高風險人群仍以低劑量電腦斷層掃描(LDCT)為標準篩查方法。
肺癌基因突變比例依類型與地區差異而異。非小細胞肺癌佔約85-90%,其中EGFR突變在亞洲約30-40%,KRAS突變約25-30%,ALK重排約3-5%,其他如BRAF、MET、RET則約1-5%。小細胞肺癌常見TP53與RB1突變。
肺癌篩檢的準確性關乎患者存活率,低劑量電腦斷層掃描(LDCT)是目前最有效的篩檢方式,能早期發現肺部結節,提高治療成功率。
吳青陽醫師為林口長庚、桃園長庚胸腔科醫師,專精肺癌診斷與治療,擁有豐富經驗,提供個人化治療方案。
無論是肺癌手術、標靶治療、免疫療法或放化療,皆能依病情打造最適合的計畫,幫助患者提高存活率、改善生活品質。肺癌高風險族群建議定期篩檢,並諮詢專業醫師Line以獲得最佳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