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部病灶的分類與治療:胸腔外科的關鍵角色
在原發病灶位於肺部的腫瘤病患中,肺部病灶的處理建議需根據病患的整體狀況來決定,包括其心肺功能、肺部病灶的數量及分布範圍,特別是在發現新病灶時,更需綜合評估以制定最佳治療方案。
首先需針對整體腫瘤狀況進行組織確診,及腫瘤認影響範圍的評估,並依據治療指引建議,需要針對疑似肺部病灶先進行組織確診。
病症 | 類型 | 處理方式 | 追蹤方式 |
單一肺臟病灶 | 新發原發性肺癌 | 手術切除 + 依病理分期決定後續治療 | 第一期規律追蹤,第二期以上加做全身治療 |
復發 | 手術切除 + 基因檢測決定藥物治療 | 每3個月回診評估 | |
單側多發性病灶 | 新發多發性肺癌 | 手術切除所有病灶 | 依病理分期決定後續治療 |
復發 | 手術切除 + 基因檢測決定藥物治療 | 每3個月回診評估 | |
雙側多發性病灶 | 寡轉移 | 依病況手術切除一側,後續視治療效果決定 | 基因檢測決定藥物治療 |
非寡轉移 | 取得病理組織後決定全身藥物治療 | 依治療結果決定是否進行局部控制 |
透過正子攝影與腦部核磁共振,顯示沒有其他轉移,且與先前的腫瘤組織型態不同,則可能為新的原發性肺癌。
會先對患者進行心肺功能檢查,若病患無肺部手術禁忌,可考慮進行施術切除與縱膈腔淋巴廓清手術。
依「病理分期」進行後續治療以及追蹤計畫擬定:
在臨床相關性上,視為前次腫瘤復發,治療前需進一步進行正子攝影與腦部核磁共振,確認全身病灶範圍。
正子攝影與腦部核磁共振顯示無其他轉移→可能為新發肺癌
治療原則與單一病灶相同
此類病患復發風險高,處理原則以復發為主。
不同類型的肺部病灶,有不同的治療策略,強調了診斷的精確性與個人化治療的重要性。在臨床實踐中,胸腔外科扮演著關鍵角色,透過精密的胸腔手術技術,提供患者最適合的治療方案,無論是單一病灶的切除,還是多發性病灶的綜合治療。
此外,隨著基因檢測與影像診斷技術的進步,醫療團隊能夠更加精準地規劃治療,降低復發風險並提高患者的生活品質。因此,針對肺臟病灶的處理,應該結合胸腔外科、腫瘤內科與放射診斷等多專科團隊,共同為患者提供最完善的醫療照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