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轉移深入解析:骨轉移存活期、擴散速度與專家治療肺癌建議
肺癌轉移的型態在可接受根除性切除的早期肺癌病患,以及診斷之初就是第三B期或第四期的型態並不相同,因此相對應的處理方式,以及後續預後狀況也不相同。
肺癌轉移(復發)對於肺癌病患生存影響非常顯著,其預後取決於多種因素,如肺癌的類型、復發的部位和程度、之前使用的治療方法,以及患者的整體健康狀況。
一旦出現肺癌復發通常與較差的預後有關,尤其是當癌症已經擴散到遠處器官,或患者對之前的治療產生耐藥性。
然而,免疫療法、靶向治療以及臨床試驗等新療法的發展,正在提高肺癌患者的生存機率。「早期發現」和「量身定制治療」在改善後預後方面,也扮演著重要角色。
肺癌擴散最常見的部位有:
肺癌轉移時,通常不會只有單一病灶,其臨床症狀與轉移病灶的大小,及轉移的位置都多有不同。當病患出現臨床症狀時,通常表示轉移病灶的大小較大,已對鄰近組織產生壓迫現象。
一旦出現以下的臨床表現,也多與病患預後不佳有關。每位病患出現轉移的臨床症狀,會因會轉移病灶位置及病灶個數而有不同。以下為轉移病灶可能出現的臨床症狀:
肺臟容積大,若轉移病灶體積不大,並不會有臨床種症狀,大都是在常規影像追蹤才發現。
除非病患出現淋巴血管癌症化(Lymphoangio Carcinomatosis),當癌細胞沿著淋巴血管擴散時,則會導致癌症出現在淋巴管道中,進而影響肺臟換氣功能,病患會出現呼吸喘、發紺(cyanosis)的症狀。
位在氣道及血管旁,病灶尺寸太大會對氣道或血管產生壓迫:
壓迫到氣管 | 壓迫到橫膈神經、喉返神經 | 壓迫到肺臟血管 | |||
影響氣道通暢度 | 聲音嘶啞、嗆咳(choking and cough) | 充氣灌流不對稱(ventilation-perfusion mismatch) | |||
輕↓重 | 氣管狹窄 | 喘鳴(stridor) | 橫膈神經麻痺 | 橫膈上提、喘 | 呼吸喘、發紺(cyanosis) |
堵塞性肺炎 | 發燒(fever)、咳嗽(cough) | ||||
肺膿瘍 | 發燒(fever)、咳嗽(cough)、咳血(hemoptysis) | 喉返神經麻痺 | 聲音嘶啞、嗆咳 | ||
癌性膿胸 | 膿瘍破裂、喘(dyspnea)、發燒(fever)、咳嗽(cough)、咳血(hemoptysis) |
由於肝臟容積大,若轉移病灶體積不大,並不會有臨床種症狀,大都是在常規影像追蹤才發現。
除非肺癌轉移病灶接近肝門處出現導管壓迫,或是瀰散性肝臟轉移,才有可能出現黃疸等肝功能異常症狀。
通常不會有臨床種症狀,大都是在常規影像追蹤才發現。
多以肢體疼痛,出現疼痛的位置通常以骨頭轉移病灶的位置有關。
可能出現的初期症狀有頭痛或是頭暈,相關的神經症狀與大腦轉移病灶的位置有關。
當轉移的病灶出現肋膜上,病患可能會同時出現肋膜積水,肋膜積水量一多,可能會同時肺臟塌陷。臨床上症狀可能因為肋膜轉移導致胸痛,肺臟塌陷導致喘
當轉移的病灶出現胸壁上,除外觀上可觸摸外, 亦會出現胸痛症狀
肺癌擴散速度與下列因子有關:
因此肺癌初期到末期的病程個體間變異太大,並沒有一個固定時程。不過對於早期肺癌病患而言,其存活狀況可以分為兩個部份:
利用腫瘤巨觀嚴重度(腫瘤分期)可以有一個初步的存活狀況,若有腫瘤細胞類型(腫瘤細胞惡性度)及腫瘤微觀嚴重度等復發危險因子存在,病患的存活狀況需要向下微調。
在疾病復發後,需要進行再一次影響檢查確認腫瘤嚴重度,病患預後取決於腫瘤復發時疾病嚴重度(基本上參考3b期或第4期)。
肺癌骨轉移就是有腫瘤跑到骨頭,其臨床症狀為骨頭痛,其疼痛的位置與與骨轉移有關。臨床上多以骨骼掃描或是正子攝影進行病灶確認。
治療包括局部控制以及全身治療,現行針對骨轉移病灶多為進行放射性治療,藉以局部控制腫瘤以及緩解疼痛,全身性治療則視腫瘤再切片的基因突變結果。至於肺癌骨轉移存活期以及預後由於個體間變異太大,並沒有一個固定時程。
肺癌轉移腦部就是有腫瘤跑到中樞神經系統,主要的轉移型式有兩種。一是腫瘤轉移到中樞神經,二是腦膜轉移。
腫瘤轉移到中樞神經 | 腦膜轉移 | |
臨床症狀 | 與神經轉移病灶的位置所控制的神經學上症狀有關 | 以腦壓增加相關症狀,如頭痛,嘔吐等 |
診斷方式 | 腦部核磁共振 | 透過腰椎穿刺,進行腦脊液的細胞學化驗 |
治療方式 |
|
|
由於個體間變異太大,因此肺癌轉移到中樞神經的存活,及預後並沒有一個固定時程。但是病患若出現腦膜轉移,預後就相當不好,總體存活大多小於一年。
肺癌擴散並不代表治療的終結,而是尋求更專業醫療的開始。吳青陽胸腔外科醫師是林口長庚醫院胸腔外科的主治醫師,擁有超過20年的執刀經驗,專精於胸腔與肺部手術。
吳醫師的專業與奉獻,讓他成為患者在面對肺癌時的堅實後盾,提供精準且個人化的治療策略,協助患者對抗病魔,迎向希望的未來。